復制鏈接
微信好友
QQ好友
【導語】: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的即將出臺,又將對銅市場產生進一步深遠的影響。十四五規劃將“綠色轉型”和“科技創新”置于核心位置,而十五五或將在綠色智能的基礎上,將“資源保障”和“產業結構”作為新的發展核心,推動銅市場可持續發展。
當前,十五五規劃的文件尚未出臺,但是從目前釋放的消息分析,未來銅產業結構發展將圍繞著綠色和智能,在資源保障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渡中進行。
一、實現銅礦資源的進一步開拓,加強再生金屬的回收利用
由于全球銅礦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區,而中國儲量低僅不足全球的5%,且開發難度大。因此國內銅元素主要以來進口。中國銅礦產量多年來停滯不前。2023-2024年產量維持在170萬噸的水平,但進口量持續增長,進口占比高達94%,保持高對外依存度。因此我們需要實現新一輪的戰略突破,擴充資源儲量。

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到,到 2027 年,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銅原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加快新建礦山和在產礦山擴能,力爭國內銅礦資源量增長5%—10%。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國家將進一步加強銅礦端的勘探和開發,強化國內資源自主權。

同時,方案還提出,要提高再生銅回收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2025年再生銅的產能已過千萬噸,其中再陽極板產量達到300余萬噸,緩解國內1500多萬噸產能的原料緊張情況。特別是隨著銅礦的老化和增長率持續下降,國內再生陽極板的原料的作用愈發明顯。而后期,國內將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強廢銅加工配送能力,提高精細化處理及直接利用水平。且支持建立大型廢銅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廢銅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預計未來,再生銅在原料供應的低位將從替補席走向主力軍,未來國內陽極板的產量有望高速增長,減少原料緊張帶來的供應壓力。
二、產業結構調整,銅冶煉發展由產能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未來,銅市場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新建礦銅冶煉項目原則上需配套相應比例的權益銅精礦產能。這一理念與資源保障的理念匹配,但是也進一步表明未來產能的擴建需要有原料的保障,因此預計未來電解銅產能的增長阻力較大,預計2025年增速將低于3%,后續增速將低于2%。

在資源配置配套要求之下,未來引導產能向資源、能源優勢區域轉移,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銅企業集團和“專精特新”企業。所以,電解銅產能的淘汰和企業的兼并重組將是未來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從產能集中情況來看,山東、江西、安徽暫居全國前三,而后續排名很難出現明顯的變動。

未來產業集群方向也將依托當地產業集群和資源進行產業鏈的拓展。國家將支持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優化產業生態。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關鍵領域需求,重點培育銅產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三、低碳與智能化雙規并進,提升國際化影響力。
未來,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同時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影響力,這兩部分將繼續提升中國銅技術創新和影響力。首先,建設環保績效A級標桿企業,加強污染治理;推廣節能低碳技術,建設綠色礦山、工廠;推動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AI) 技術融合應用,打造智能礦山和工廠。將是未來企業技術升級的關鍵,而這些技術的配套的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一方面建設相關低碳技術的工廠需要資源的支持,因此鼓勵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特別是國有礦生產和采購企業加強海外礦山的并購;另一方面,鼓勵高端銅材及制品出口,支持先進技術、裝備、標準“走出去”,從而提升國際影響力。
故綜合分析,未來十五五內銅市場發展將圍繞三點推進,1、安全與效率并重;政策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找礦突破”提升國內資源自主權,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再生銅和推動海外合作,構建多元化、彈性的供應鏈體系。2、瞄準高端與前沿應用;技術創新不僅為了解決資源開采難題,更旨在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政策特別指出,要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增長點,加快高端銅材的應用驗證和創新。3、“綠色”與“智能”成為必選項。論是建設環保A級企業、還是推廣“人工智能+有色金屬”行動,都表明綠色低碳和智能化轉型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決定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硬約束”和核心競爭力。
虎寶管家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