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鏈接
微信好友
QQ好友
【導語】自4月份全球性貿易關稅提升以來,鋼材市場關稅政策幾經調整,經歷由恐慌至搶出口再轉為出口縮減的變化過程,中厚板外需向好預期落空,需求整體表現偏弱,傳統“金九銀十”旺季不旺。“銀十”成色不足,11月份能否扭轉頹勢,需關注市場供需、宏觀政策等因素變化,本文將從多維度予以解析。
自2018年供給側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國內中厚板落后軋機淘汰工作基本結束,得益于終端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中厚板產能持續擴張。截至目前,全中國中厚板產能已達12885萬噸,較2018年增加3709萬噸,增速40.42%。從新增產能分布來看,從以往的原材料主產區華北及中厚板主銷區華東逐漸向華南、西南、西北等產能分布不足的區域轉移,這也導致了近年北材南下阻力持續增加。

未來五年華北地區產能擴張或為大區之首,產品結構繼續升級
從未來五年計劃新增投產軋線來看,2026-2030年中國中厚板已公布計劃新增投產年產能總計650萬噸,無計劃退出產能。2030年全國總產能或達13535萬噸,較2025年增加650萬噸,增幅5.04%。從計劃新增產能區域分布來看,華北地區作為我國鋼鐵原料主產區,當地建廠有助于就近采購原料,降低原料成本,未來五年新增產能計劃中其產能占比達到了新增總產能的69%。隨著其產能持續擴張,需求缺口增大風險或高于其他大區,導致其市價承壓,北材南下仍存機會。產能擴張的被扣,從計劃投產軋線生產工藝也可看出企業對于未來產品布局的考慮,雖仍以熱軋為主,但可生產產品寬度,對標寬厚板比例達76.92%,由此可見中厚板擴能的同時,產品結構亦逐步優化。

未來高附加值品種鋼或仍繼續為中厚板需求托底
從今年的造船板及風電用鋼需求穩定增長及十五五規劃來看,不難看出,中國制造業正在由傳統低端產品邁向中高端領域,與此同時,市場對高強度品種鋼,例如風電用鋼、新能源與清潔能源領域用鋼、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等也將呈現增量表現,托底中國中厚板需求增量。首先,風電用鋼來看,風電是“雙碳”戰略的核心。雖然,陸上風電趨于平穩,但海上風電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海上環境惡劣(高鹽霧、大風浪),對塔筒、樁基、導管架等結構用鋼提出了極高要求。需要更厚的規格、更高的強度與韌性、耐腐蝕行能以更好的耐海洋大氣和海水的腐蝕能力及良好的焊接性與抗疲勞性能。其次,儲運裝備用鋼未來發展亦具樂觀前景。氫能被譽為“終極能源”,但其儲運是行業瓶頸。無論是高壓氣態儲氫容器,還是未來的液氫儲運,都需要特殊的中厚板。隨著氫能產業鏈的成熟,相關材料需求或將呈指數級增長。第三,超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來看,工程機械正向著“輕量化、大型化、智能化”發展。減輕設備重量意味著更高的能效和更大的載重量。預計未來,市場對其需求強度級別將不斷上探,從Q690、Q960向Q1100、Q1300甚至更高發展。同時,要求良好的焊接性、冷彎性和耐磨性。第四,航空航天與軍工特種鋼也將為未來中厚板高強度品種鋼需求黑馬,其關乎國家安全和科技制高點,自主可控需求尤為迫切。
綜合來看,未來中厚板市場競爭,不再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而是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競爭。鋼鐵企業需要從“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轉型,與下游用戶(如風電設備商、工程機械廠、設計院)深度綁定,共同研發,才能在這些“黑馬”賽道上搶占先機。
虎寶管家官方公眾號